新住民姊妹『幸福食光』出書計畫

新住民姊妹《幸福食光》出書計畫,利用吃一頓飯的時光,平實紀錄13個新住民家庭的生活樣貌,透過故事我們希望讓姊妹跟大眾說說話,獲得一個機會,重新介紹自己。真誠凝視姊妹的生命與遭遇,得到的,不會是一個印象或是一個標籤,而是很多的理解。出書,便是想讓這些理解,流動到社會的各處,期盼帶來一些光和一點點希望。
目標 NT$111,000 / 已募得
NT$114,700
目前進度 103%
已結束(2017-12-18 ~ 2018-02-01)
 

~計畫緣起~

最幸福的時刻,很多時候都發生在餐桌上。

人對「家」的記憶,往往是藉由親手做的菜飯維繫的。拍攝,13個新住民家庭的幸福食光;書寫,13則平凡中蘊含真情的動人故事。

~關於眼淚的故事~

孩子其實都知道,那些年媽媽默默流下的眼淚……

一直記得聽到那首歌的午後。歌名叫做「Kasih Ibu」(母親的愛)的印尼歌。

採訪那天,美妮念國小的三女兒,點開YouTube網頁,表示想要唱這首歌獻給媽媽,美妮摟著女兒一起哼唱,眼眶盈滿淚水。

美妮說,女兒學唱這首印尼歌是因為看了網路上的微電影,於是,我們又一起看了影片。

(影片的內容是這樣的......新住民二代來到新學校,因為擔心同學異樣眼光,謊稱自己的媽媽來自日本,後來看到媽媽為了幫她圓謊,學日語、穿和服,轉念間在才藝表演上,用印尼語唱出對母親的感謝。)

影片播完,靜謐的客廳,流動著難以言說的氛圍。而我們也才意識到,美妮眼淚底下的情緒,是感動、是壓抑,同時也是擔心女兒的淚水。這樣幽微的焦慮與情感,原來一直潛藏在新住民孩子與東南亞媽媽的心中,宛如一道隱形的枷鎖。

母親總是家裡最沉默的人

素娜與先生年紀相差20歲,婚後他們用行動證明先婚後戀、老夫少妻的婚姻一樣可以很美滿。但,人生畢竟不是童話故事,異國婚姻也有其辛酸的一面。對素娜而言,最難跨越的是台灣人對外配先入為主的歧視。『怕媳婦學壞、怕媳婦跟別人跑了』所以,婆婆不讓素娜出門;『怕孫女被同學欺負、被人瞧不起』所以,公公不讓素娜教女兒印尼話。

至今素娜的大女兒仍記得,小時候,母親是家裡最沉默的人,很少出門、完全沒有朋友。世俗的眼光與偏見,弱化母親在家中的地位,因為語言隔閡引起的誤會和爭執,那幾年母親留下許多委屈的眼淚。

三代同堂的家族不輕鬆,但有個努力護妻的先生,素娜願意顧全大局,將所有的不舒服往心裡吞。一路陪伴素娜的社工雅甄說:「素娜公公臥床三年全仰賴她照顧,新住民某種程度還蠻像我們上一輩的女人,很傳統,逆來順受,她們不會質疑『為什麼都是我在做』,如果是媳婦該做的、太太該做的,姊妹都願意去做,只要讓姊妹感受到這個家對她的『珍惜』。」

走進新住民的「家」,獲得重新認識姊妹的機會,是《幸福食光》出書計畫最初的構想。藉著信任感,姊妹願意在我們面前侃侃而談,透過觀察家人間的互動,我們希望能呈現新住民家庭最真實的那一面。

寫在前頭兩則跟「流淚」有關的小故事,是意外的插曲,它如實反映新住民家庭成員內心的壓抑,這些真實感受如此珍貴,使我們意識到必須為這些感受找尋出口,也更加堅定我們想將13位姊妹的生命故事付梓成書的意志。

早已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新住民姊妹,她們不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她們想成為這裡的一份子。

13位受訪姊妹,人很善良,起初皆口徑一致地跟我們說:「台灣很好。」深入地聊,她們才會慢慢吐露來台灣生活的壓力。幾乎所有的姊妹都聽過這樣類似的話:「妳老公花多少錢買妳?」、「妳們這些外籍新娘都是來台灣騙錢的、拿到身分證就會跑掉。」

泰國姊妹玉琴分享,她最常被問「為什麼要嫁來台灣?」、「有幾個小孩?」、「老公是做什麼的?」她很想做幾張牌子,把答案通通寫在上面。玉琴解釋,她不是不想回答,而是回答完,然後呢?一種是「問完,就沒了」,一種是「轉頭用台語跟旁邊的人說你的八卦,”比如,酸溜溜地說我很好命”,」很不舒服的感覺,如果是真正的關心,應該會有很多事情想跟你聊,不是嗎?!玉琴能理解這是文化差異,她不會苛責台灣人,只是覺得無奈。

同樣是來自泰國的蕾夢則是希望能夠得到公平的對待。她一直很想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時候特別想寫。蕾夢說自己很保守也很傳統,嫁了人,她只知道一件事,要協助先生,養大兒子女兒。為此她做了很多努力,先生忙於工作,沒有公婆、娘家支援,她逼自己成長,靠看電視學會認中文字,學習獨立處理生活大小事,包含半夜帶孩子掛急診。可是,蕾夢感覺擁有這些能力,還是會因為外配的身分不被認可,「即便是最親近的家人也很難擺脫刻板印象,不經意說出不信任的言語,覺得新住民無法承擔某些事。」
渴望受到肯定,新住民姊妹認真K書、精進廚藝,很多人都擁有丙級廚師證照,開餐廳的人也很多。因為做小吃生意沒有學歷限制,報酬也比在工廠上班來得高。這次採訪的中國姊妹素芬、越南姊妹家伶、緬甸姊妹惠賢都開過店,卻都是過去式。或許是我們孤陋寡聞,這倒是我們第一次聽到有人是因為生意太好而忍痛把店收起來。由於支持網絡薄弱,姊妹們往往只能單打獨鬥,她們又過於拼命,把身體搞壞,店自然無法再經營下去。

姊妹們的能力不差,只是她們需要承擔的事太多。我們看著翠絨一個人辛苦經營越南小吃店,每天早出晚歸,還要趁空檔接小孩放學、回家做飯。翠絨的先生下了班就會趕到店裡幫忙,夫妻同心協力養育子女、守護這個家。幸福是什麼?翠絨很難用中文表達,她讓我們看她手機裡的相片,是一家四口穿著相同上衣一起出遊的照片。

追求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種。翠絨和許多姊妹一樣,和先生的婚姻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熱戀序曲,但是她們都是因為「愛」而繼續一起生活。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也體會到,新住民先生面對外界異樣眼光並不會比姊妹少。善牧社工雅甄分享,「新住民先生有些心情其實跟姊妹們蠻像的,譬如有些人會說自己很少主動跟別人提起太太是外配,這番話反映新住民先生是如何看待他自己,想法受主流價值觀影響,所以他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雅甄有感而發地說,當社工開始同理新住民先生身為男性在社會上承受的壓力,我們就有機會為新住民家庭多做一點......。」


「善牧」希望能夠獲得大眾支持,在2018年5月出版《幸福食光—新住民姊妹的酸甜人生》一書,也是抱持著同樣的初衷,透過出書讓社會大眾理解跨國婚姻家庭不是一個問題,也不是社會上的弱勢~新住民夫妻內心的渴求其實和你我沒有不同,一樣都嚮往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們不需要同情、憐憫,而是期盼得到真心的接納。

出書,只是開端,未來這本書將帶動更多活動,讓民眾有機會聽姊妹親身說故事。

社會溝通做為計畫的最終目的。出書,只是開端,是第一個途徑,也是我們為新住民姊妹搭建的橋樑,未來因著這本書的出版,我們希望帶動不同的活動,如攝影展、座談會、體驗課程,讓民眾有機會聽姊妹親身說故事,藉由互動的場域,交付彼此的心,讓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涵容進來。

~採訪計畫~

新住民姊妹在台灣的生活是什麼?她們喜歡什麼、煩惱什麼?和我們一樣嗎?

我們是這麼想的,既然刻板印象已經根深蒂固,那麼,我們可不可以換個方式說故事?!

帶著透明、清澈的眼光,我們決定從姊妹們的生活脈絡切入。

一起造訪新住民的家,借一個午後、一頓飯的時光,聽姊妹聊生活、聊夢想,聊她們對家庭的愛與責任。

真誠凝視姊妹的生命與遭遇,得到的,不會是一個印象或是一個標籤,而是很多的理解。

出書,便是想讓這些理解,流動到社會的各處,期盼帶來一些光和一點點希望。


~故事分享~

故事1:《聽媽媽的話》

離婚後,惠賢獨自撫養兒子,擁有好廚藝的她,曾開過兩家自助餐店。「開餐館的時候,我早上賣清粥小菜,每天四點起床,我一個人做。」惠賢調侃自己,一旁聽故事的小亮這時忍不住出聲吐槽媽媽:「假日我們還去賣水果,有一回上大屯山,我坐在摩托車後座左右手各抱一箱水果,一個大轉彎,我撐不住身子往後倒,接著重心不穩,摩托車傾向一邊翻覆,水果全滾落地,媽媽差點動手打人。」沒水果可賣,哭笑不得的母子倆坐在路邊發呆,形成一幅有點滑稽的畫面。惠賢和小亮哈哈大笑地把這則故事講完,我們跟著笑,心倒是挺難受的,悲劇裡的搞笑人物總是特別引人憐憫。

後來,因右手臂肌腱嚴重撕裂傷,惠賢不得不把店收起來。為了養家,惠賢並沒有休息太久,手傷未好就開始四處兼差,做過大樓清潔工、市場菜攤僱員,依舊是一些體力活,身旁朋友常勸她要多照顧自己,但惠賢永遠是那句話:「有錢賺,就不累。」有兒子相伴,惠賢就不覺得苦,兒子是惠賢奮戰下去的動力。

來到拍攝全家福的時刻,惠賢主動提議拍一張裝鬼臉的,拉著小亮不計形象扮醜,迎來滿室笑聲。挫敗總是猝不及防,唯有快樂是自找的,這一點惠賢比任何人都體會得深。

故事2:《不要那麼閃》

漂亮、愛打扮是觀妹給人的第一印象,她不太在意別人指指點點,以自信的姿態示人,反而為她贏來許多讚美。在家,觀妹是賢妻,燒了一手好菜,在外,觀妹是俠女,懷抱強烈正義感,時常出手替其他新住民姊妹解決生活的各種困難。

觀妹的一位好姊妹說,「有一回我被婆婆罵,蹲在家門口哭,觀妹心疼我,顧不得鄰居聚集圍觀,跑來我家指責夫家人的不是;煮越南家鄉菜的時候,觀妹也會馬上想到我,一定會多煮一點,送來給我吃。」或許就是這樣熱心的個性,曾有鄰居鼓勵觀妹出來選里長。


觀妹追求的幸福不是大富大貴,她努力經營的幸福是一家和樂。採訪那天,我們親眼見證,觀妹和先生手牽手上市場採買,到家時兩個女兒正忙著幫媽媽備菜,沒分到工作的龍大哥不甘寂寞地留在廚房,三不五時跟女兒鬥嘴,講笑話討老婆開心,然後轉頭告訴我們:「不惹老婆生氣的男人,最帥!」

故事3:《為愛開卡車》

生兒育女,讓每個母親都擁有「超能力」!以前在泰國,蕾夢只會騎腳踏車,她萬萬沒想到來到台灣之後,她竟然學會開26頓的大卡車。

為了幫開大卡車的先生分憂解勞,蕾夢瞞著家人報考駕訓班並考取職業駕照。自此之後夫妻成為最佳拍檔。缺工的時候,蕾夢是救火隊,隨傳隨到;忙碌的時候,像是過年,夫妻一人一台車,合作無間。雖然嘴上叨念著:「老公,你不要再欺負我了。」可是,林大哥工作尬不過來的時候,蕾夢還是會心疼。採訪前夕蕾夢才因為骨刺動手術,但術後幾個禮拜,她便臨危受命坐上駕駛座。蕾夢說:「為了賺錢養家,這些年先生都捨不得休息,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我必須幫他。」

問蕾夢,老公做過什麼甜蜜的事?她說:「有時候在外頭送貨,好幾天沒回家,他會打電話回來跟我說,他想我。」講完,蕾夢靦腆地笑了,眼睛瞇成一條線,幸福從心裡透出來。

~募資運用分配~

透過募資平台,我們期望能為《幸福食光-新住民姊妹的酸甜人生》這本善牧自製書募得 111, 000 元,讓13位姊妹的生命故事如願付梓成書。

製作一本結合攝影與故事的圖文書,需要投入相當的資金與人力,才能維繫照片、採訪呈現與出版品的品質,因此希望得到大家與您的支持。


您的支持,將賦予這本書更多的未來……
募資成功並正式出版之後,回收的資金可以投入更多活動的舉辦。
1. 大型攝影展(南北各一場)。
2. 社區小型攝影展(至少六場)。
3. 新書講座暨互動交流活動。 (如:烹飪課程、泰語教學、異國生活市集、閱人圖書館、揪團到姊妹家作客...等)【表達感謝之意,未來南北兩場大型攝影展,將會設置感謝牆專區,謝謝贊助者協助我們完成夢想。】

~計畫時程~

~回饋禮介紹~

回饋品1《食譜明信片》

記憶裡熟悉的味道,透過料理一同進入姊妹舌尖上的鄉愁!


對移居台灣的新住民姊妹而言,不管在哪裡生活,「家鄉味」都不曾離開,因為這是她們用來想念家人的方式。

食譜明信片總共收集八道異國料理的做法,包括:「越南酸辣魚湯」、「印尼水果沙拉」、「泰國南薑雞湯」、「越南腐乳鴨肉」、「柬埔寨酸辣鮮魚湯」、「廣東煲仔飯」、「印尼辣椒炸蛋」、「緬甸哨子涼拌冬粉」,做法一點都不難,讓我們透過料理一同進入姊妹舌尖上的鄉愁吧!

回饋品2《書袋32cm×24cm》

女人疼惜女人,新住民媽媽的辛苦,單親媽媽最懂!

敏慧是善牧單親服務中心長期志工,走出婚變的傷痛,她從助人工作找到人生的新動力。擁有縫紉好手藝的敏慧曾受善牧邀請擔任講師,引領遭逢逆境的婦女藉由學習新事物重新肯定自己。

因著這份助人的心,敏慧建議我們將募資回饋商品—書袋的代工委託給善牧服務的單親媽媽,一方面解決單親媽媽工作養家與照顧孩子的困境,一方面也讓單親媽媽有了關懷新住民媽媽的機會。敏慧說,指導與品管就交給她。

一種女人疼惜女人的溫情,透過這次的募資計畫獲得充分展現,邀請您一同注入更多暖流。

回饋品3《印尼手工藝品》

給她支持、為她加油,我們一起幫美妮媽媽圓創業夢!

印尼沙龍與拇指琴是新住民媽媽--美妮販售的商品。美妮與先生育有四名子女,為了照顧孩子美妮無法外出工作,她很心疼先生養家的辛苦,想分擔卻一直苦無方法。去年善牧宜蘭中心開設創業密集班,觸動美妮做生意的想法,於是委託住在峇里島的妹妹代購,引進印尼手工藝品。現在只要宜蘭有擺攤活動,幾乎都能看見美妮的身影。
想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給了內向的美妮迎向挑戰的勇氣。我們一起以實際行動幫她加油、給她支持。

【關於天主教善牧基金會】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民國76年成立,以婦幼服務為立基,家庭服務理念為中心,幫助受暴婦幼、不幸少女、棄虐兒、未婚小媽媽、中輟生、單親家庭、新住民、原住民家庭及人口販運被害人服務 ,全台灣成立15所收容安置中心、25所外展服務中心,共有40個服務據點,秉持「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的理念,以慈愛及熱情接納並照顧每一位服務對象,並運用「復原力」使他們得以建立抗拒逆境與正向建構未來的能力,重回人生常軌展開新生命。

認識「善牧基金會」
官網:http://www.goodshepherd.tw/chtw/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goodshepherd.org.tw/


關於「善牧--新住民家庭服務」
民國81年,善牧開始了受暴婦幼的庇護安置工作,在庇護家園中,我們發現外籍配偶的人數激增。當時我們發現到這群遠道而來的婦女,她們面臨資源匱乏、資訊不足、法令不全等不友善的環境中,加上她們因為語言文字等限制,以致遇到問題時求助無門,社工員也因此疲於奔命。

為了幫助新住民姊妹順利適應在台生活,舒緩跨國婚姻家庭面對的壓力與挑戰,善牧開始積極籌畫「外展」服務,並將服務擴大至整個新住民家庭成員,而非單單只有外籍配偶。從民國92年起,善牧在北部、南部新住民女性人口最多的縣市-----台北縣(現在的新北市)及高雄縣(現在的大高雄),兩地正式啟動新住民家庭服務,設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目前在台北、台中、高雄、宜蘭四個地區,共有六個服務據點。

善牧-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
善牧培新中心(臺北市文山區景興路127巷7號1樓)
善牧新北市西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實踐路32巷1號2樓)
善牧新北市東區跨國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新北市汐止區茄苳路15號2樓)
善牧臺中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台北市北屯區旱溪西路3段260號)
善牧宜蘭中心(宜蘭市聖後街164號)
善牧高雄中心(高雄市鳳山區大東二路100號)

2016年,善牧-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服務量統計:開案服務人數:439人;關懷陪伴人數:1933人;宣導服務人數:5285人。

這些年,善牧從未停下腳步,持續為新住民姊妹發聲 

【謝謝每一位疼惜台灣新住民姊妹的你與妳】
新住民夫妻內心的渴求和你我沒有不同,一樣都嚮往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們不需要同情、憐憫,而是期盼得到真心的接納。因著身邊的社工夥伴、新住民姊妹的家人的支持與協助,以及參與資助計畫的你與妳,《幸福食光-新住民姊妹的酸甜人生》這本書才有辦法走到這一步。藉由書中十三個新住民家庭的故事,我們相信書籍出版後大家對新住民家庭一定會有不一樣的看見,並且認同姊妹們對台灣的付出與愛。

【風險變數】

  1. 若募資達成,回饋品將於2018年5月中陸續寄出(請恕無提供國外寄送)。如果有任何延遲或交貨上的問題,我們將透過進度報告向所有贊助者說明。
  2. 若募資超過預期目標,超出的金額我們將用於大型攝影展之場租費,期盼透過影像的溫度,與民眾做更深度的交流、拉近與新住民姊妹的距離。
  3. 捐款人在募資專案結束後兩個月內,將會收到由本會開立的正式收據,於年底報稅時作抵扣稅額之用;而每一筆捐款均列入本會電腦作業系統接受主管機關與社會大眾的查驗,並於本會網站徵信。
  4. 回饋品與捐款收據將分開寄送。
  5. 贊助者收到之出版品與回饋商品,若遇瑕疵問題,請來電或來信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為您處理更換事宜。
  6. 出版品相關發表活動會於活動前半個月公布相關資訊,也歡迎各位到場蒞臨指教。